倒垃圾那些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07:23:00    

济南街头的垃圾分类宣传墙 济南时报·新黄河记者王锋 摄

市民居家过日子必产生垃圾,有了垃圾就要向外倒。如今我住的小区每排楼前都有几个颜色各异的垃圾桶,分别盛放厨余和其他垃圾,某固定地点还专设盛放有害物的垃圾桶。居民下楼就能倒垃圾,物业员工每早更换装满的垃圾桶,送到小区外集中,再由环卫部门的自动装卸车运走,既方便又卫生。

我是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老济南”,经历了多种倒垃圾的方式。最初居民倒垃圾主要靠环卫部门的垃圾清运车,凡是居民住家比较集中又能跑开汽车的街上,大都设有倒垃圾停车点。垃圾清运车每一两天跑一趟,把居民分散的垃圾集中收集后运往郊区填埋场。后来翻资料得知,这种机械化清运方式较之前已有很大改进,新中国成立初期,市区垃圾外运主要靠人力和畜力车,1952年市政府才为环卫部门配备汽车,1957年全市清运垃圾、粪便的汽车总共15辆,到1965年也不过63辆。

我家当时住在经五纬一路口西侧,附近有三个倒垃圾停车点,一个在西边的煤店对面,两个在东边纬一路上,都距我家多半条马路。那时几乎家家烧蜂窝煤炉,垃圾特别多,每家都有个盛垃圾的旧水桶、搪瓷盆或木箱子(以下统称垃圾桶),人口多的家里还不止一个。

早先每次清运垃圾车来前十多分钟,先有个脖子上或搭或系条毛巾的环卫工人,手拿黄铜摇铃边走边摇,让沿街居民知晓清运车要来,遇上长胡同或小街还要拐进去走一遭。听见摇铃声的住户纷纷相互招呼,提着垃圾桶赶到就近停车点。清运垃圾车大多是深绿色普通卡车,车厢周边围着改装过的高挡板,车头处卷放着盖垃圾的厚帆布。每辆垃圾车除司机外一般配有五六名环卫工人,每到一个停车点,他们上下各半,车下的人接过居民的垃圾桶上送,车上的人探身接过去倒进车厢再递下,仿佛击鼓传花一个接一个。等倒垃圾的居民散尽,工人们挥舞扫帚铁锨,把周边地上打扫干净,再上车去下一站。

居民从听见倒垃圾的铃声,到提着垃圾桶去停车点,大多再等三五分钟清运车也就到了。等在那里的居民一条街住着,很多相互认识,得此闲空不免东拉西扯,嗡嗡声响成一片。如遇上堵车等原因清运车来晚了,一些急性子或赶时间的人便有些不耐烦,边不断探头张望边嘟囔埋怨;也有极个别的不顾众人侧目,把垃圾倒在路边扬长而去。等的时间越长众人越焦急,清运车一到,立刻蜂拥而上,争着往车下的工人手里塞垃圾桶;一时争不上的干脆自己往车上倒,车高人矮,往往倒一半撒一半,弄得灰头土脸。待众人散去,垃圾车周边洒满垃圾,愈发拖长了清扫和到下一站的时间。

后来,环卫部门为减轻职工劳动强度,取消了步行摇铃的工人,清运车改为固定时间到各个停车点收垃圾,清扫该条街的环卫人员予以协助。居民们只要记住时间按点去即可,只是乍一下子没了听惯的摇铃声,许多人家不适应,经常忘了按时去倒垃圾。

与到清运垃圾停车点倒垃圾并存的另一种方式,是去垃圾台倒垃圾。垃圾台是环卫部门为方便居民倒垃圾,而在市区分片建的一种固定建筑物,一般上下两层,上层倒垃圾,下面停靠清运汽车。济南市垃圾台出现的具体时间已不清楚,但截至1965年,整个市区也只有11座。

离我家最近的垃圾台相隔两条多马路,在林祥南街与永庆街交会口南侧。那是一座红砖砌成的两层方形垃圾台,倒垃圾需要沿高高的阶梯上去,先是一米多宽的露天平台,外侧为半人高砖墙,里侧是方形漏斗状水泥垃圾池,上有平顶遮挡。下层只有周边四柱,中空,顶板中间露出一截垃圾池下部,有可开闭的金属盖,一头连着带螺杆的旋转开关。清运垃圾时汽车倒入下层空间,车厢正对垃圾池底部,工人站到车上旋开底部开关,垃圾遂坠入车厢。如遇垃圾卡顿,工人要用三齿钩抓刨,垃圾才能下泄干净。

垃圾台大多没有专门管理者,常由清扫附近街道的人代管,卫生状况一般。尤其是夏天,瓜果皮、烂菜叶等水分大的垃圾多,垃圾池底部常渗出液体,将地面渍黑一片,气味难闻。环卫部门对每个垃圾台的垃圾定时清运,避免垃圾堆积不下,偶尔遇上清运不及时,垃圾便会从池里蔓延到池外,上去倒垃圾的人几乎无处落脚。

少年的我去垃圾台除了倒垃圾外,还有个不敢让爸妈知道的秘密——捡烟盒,回家后拆开把烟纸擦净,或保存或叠三角洋画玩儿。我们孩子去垃圾台只捡烟盒,不抢拾垃圾人的生意,也就没矛盾,碰上好心者还会主动把翻到的烟盒送你。倒是遇上同样捡烟盒的其他孩子则要警觉几分,避免发现的烟盒被对方抢了先。

“文革”中,环卫事业受到很大破坏,连清运垃圾的汽车也经常趴窝。这头清运汽车停摆,那头居民产生垃圾不止,于是不少原来垃圾清运的停车点出现了垃圾堆,垃圾台被垃圾包围成“孤岛”,成了那个特殊年代的街头一景,路过的行人尤其是住在附近的居民不胜其烦。据市环卫部门统计,1975年,市区垃圾日清除量比10年前下降了64%。

到垃圾清运停车点定时倒垃圾的方式,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逐渐减少直至被取消。1983年底全市垃圾台达到114座,垃圾箱(桶)1075个,市区65%的日产垃圾实现了容器化收集。居民小区或大的单位宿舍开始建设下沉式机械升降垃圾台,原有的两层垃圾台被叫作垃圾楼。1990年市区垃圾收集容器化率和运输机械化率达到了100%。

儿子上小学时,我家在六里山路,院门口南边二三十米就有个垃圾台,倒垃圾是真方便了,可垃圾台扬尘尤其是夏天的气味也实在够呛。我们住的二楼南阳台与垃圾台斜对着,遇上刮南风,熏人的气味一阵阵传来。孩子们在院门外路上踢足球,最怕把球踢到垃圾楼下的黑泥里,谁都不愿进去捡球。有年暑假,儿子的学校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开学时必须上报自己打死多少只苍蝇(家长签字确认),以展示学校参加争创卫生城活动的成果。儿子胸有成竹,直到开学前两天,才约同学去院门口的垃圾台,不到半天就打死上百只苍蝇,居然超额完成了任务。

几十年间关于倒垃圾的不便和糗事,早已成了历史。如今,但凡有事下楼,我都会瞅一眼垃圾,有就顺手捎下去。这成了我退休在家受到老伴儿表扬最多的一件事。(作者:任建新 来源:济南时报)

相关文章:

春风年度非虚构 | 杨素秋:图书馆“保卫战”的背后04-26

倒垃圾那些事04-26

重要提醒!这项认证别忘,或影响养老金发放!04-23

济南在全国冲进新质人才竞争力前15,靠的是这三种力!04-20

翔安学苑小区篮球场缘何大门紧锁?04-20

《海南日报》关注:儋州老社区迎来“逆龄生长”04-19

经常吃陈皮,会给身体带来3大好处!但有2类人不适合食用,赶紧转发给家人吧!04-19

西宁团结家园小区周边停车难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