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邢台日报】
本报记者席晶
开栏的话
大美邢襄有清泉。
邢台因泉而城,因泉而名。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禀赋优势,优化改造中心城区5处湖面,一泉一景设计打造16处泉眼,形成“五湖十六泉”生态水系新格局,助力泉城特色旅游休闲城市建设。今起,邢台日报社推出“打卡五湖十六泉 畅游大美邢州城”栏目,全方位展现泉文化魅力,邀请广大市民和游客共赴赏泉亲水之旅。
大美邢襄,清泉潺潺。
4月18日清晨,坐落于邢台学院内的柳溪泉汩汩流淌,泉水自泉眼不断溢出,在泉池水面推出自然灵动的波纹。阳光照射下,波光点点。
“柳溪春涨”是邢台古八景之一。据史书记载,古时的柳溪泉区域是一片沼泽湿地,芦苇丛生,溪流纵横,泉眼密布。人们在水边建造亭台楼阁,使之成为郊游踏青、观景饮酒、朋友聚会的理想之地。每年春暖花开之时,百姓都会结伴来到柳溪泉踏青赏花。
记者走进邢台学院,近距离地感受柳溪泉的魅力。春日里的校园,繁花似锦,垂柳依依,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绕过学校的主楼,可以看到牛尾河(古称蓼水)自西向东穿过,为校园增添了几分柔美与恬静。
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区前,一方青灰色石栏围砌的池子内,清澈的泉水静静地朝上涌着。泉水清澈见底,目测有一米多深,池底铺满五彩斑斓的石头,泉眼处设置了石质的井口状造型,泉水不疾不徐地从中流出。
柳溪泉边,游客和学生络绎不绝,有人不时举起手机记录眼前的清泉美景。与此同时,邢台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学生正忙着写生,试图将清泉和美景定格在画布上。“景点就在校园里,我们来这里写生很方便。画好泉水和泉眼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经常一坐就是大半天,非常投入也非常享受。”大学生李金凤告诉记者,他们从外地来邢台上学,对校园内的泉水非常喜爱,也对邢台的泉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与老师、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越来越能深刻体味太行泉城悠久的文化底蕴。
除了柳溪泉,邢台学院内还蕴藏着许多值得深入探索的文化瑰宝。步入邢窑文化园,简约而高级的设计风格映入眼帘,展厅布局如同一部精心编排的纪录片,从粗糙的原始白瓷到细腻透光的精品瓷器,每一件陶瓷都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让人仿佛穿越时空,见证陶瓷艺术的辉煌历程。直隶四师旧址也在学院内,直隶四师不仅是废除科举制度后我市建立的第一所新式学校,也是我省建立最早的师范学校之一,拥有百年的历史沉淀。漫步在古老的校园中,可以感受到它的独特的历史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位于学院东侧的豫让桥也是一处不容错过的历史遗迹。据史书记载,万历十八年,邢台县知事朱诰在此修建豫让祠,把豫让作为乡贤四时祭祀。历代文人墨客常以此地为题吟诗作画,使得豫让桥成为邢台的一张名片,闻名遐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书香满城!长治市多彩活动点燃全民阅读热情04-21
黄平县“古壁翁”三月芦笙会开幕04-20
四川省广元市多方面简介04-19
赏柳溪泉美景 览百年学府风采04-19
敦煌大漠梨花成海迎“青春派对”04-19
重庆市第二届文化德育论坛举行04-18
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