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艺精品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生动体现,反映着城市的文化艺术创造水平,体现着城市的精神品格与人文气质。作为岭南广府文化发源地之一,佛山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艺术资源。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高质量文化强市建设,出台文艺精品项目扶持奖励办法,累计扶持作品超300项,总投入约1.4亿元,推动了如电视剧《珠江人家》、音乐剧《大城制造》等一批文艺精品诞生,成为佛山文化软实力的生动体现。

电视剧《珠江人家》海报。/资料图片
但是,我市在打造文艺精品工作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文艺精品影响力有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艺精品数量仍然不多。二是人才梯队结构尚未形成,在全国享有盛誉的名家大师数量有限。三是文艺创作资源配置不足,剧院、博物馆、美术馆、电影院等展示平台相对较少,与国际大都市相比存在差距。四是文艺精品推广力度不够,尚未形成有效的宣推矩阵,缺乏系统性推广机制。
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强化系统思维,坚持综合施策,优化创作生态,在补短板、破瓶颈上下功夫。
创新文艺创作机制,提升文艺作品质量。一是创新文艺创作机制,如建立文艺精品项目联席会议制度,优化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以此激发创作活力,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既具佛山特色又反映时代精神的文艺精品。二是引导主旋律创作,深挖佛山粤剧、功夫、龙舟、龙狮、陶艺等特色资源,讲好佛山的红色(爱国革命)故事、金色(乡村振兴)故事、蓝色(蓝领工匠)故事。三是探索主旋律创作与当代艺术、时尚文化、技术手段融合发展,产生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四是聚焦传承岭南广府文化,例如对香云纱、桑园围、海上丝绸之路等佛山特色主题,策划打造电影、电视剧等一系列文艺精品。
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文艺大师培养计划。通过“文化英才扶持工程”等项目,重点扶持中青年文化人才,搭建佛山高层次文化人才梯队。同时,加强与国内外优秀人才的交流合作,提高佛山文化人才的整体创作与经营水平。打造“文艺佛军”,打造领军人物。建议佛山引进培养更多领军人物,为领军人物设立大师工作室,由其牵头培养一批佛山中青年文艺人才,组织实施若干精品创作项目,评选表彰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优化文艺创作资源配置,加强文艺评奖和补充奖励。参考北京、上海等省市设立综合性文艺奖项,或者对获得国内外权威奖项的当地作品进行补充奖励,以此激励更多的文艺创作。建设更多的精品展示平台。对标国际一流城市,高标准建设新时代文化设施和佛山文学艺术中心,建设文艺工作者之家,同时推动各区对老旧文化设施进行优化更新、提升改造。探索文艺和金融深度融合的新型募资机制,成立基金会。鼓励和吸纳有意愿的社会资金支持文艺创作。同时,实施揭榜挂帅,对空白、短板领域实行重金奖励,畅通创作成果市场转化机制。
统筹全市宣传资源,加强文艺精品宣传推广。形成宣传推介文艺精品矩阵,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等知名网络平台加强对佛山文艺精品的网络传播和推广。建立健全文艺精品走出去工作协调机制。设立文化艺术对外交流专项资金,加强佛山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与国内外的文艺交流,共同组织策划举办涵盖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学术研讨、数字文化和新媒体传播等领域的民间文化艺术交流项目和活动。
文字丨刘建萍(作者系广东省政协委员、民革佛山市委会副主委)

相关文章:
烂尾楼“起死回生”,AMC纾困房地产跃阶04-23
2025秦岭生态文化旅游节将于4月26日在山阳县天竺山景区开幕04-22
竹溪县2025年茶旅文化季启幕04-21
从一季度“开门红”看西北有色地矿集团物化探总队公司转型路上的“量质齐升”04-21
书香满城!长治市多彩活动点燃全民阅读热情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