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想着孝敬父母,有的人盼着换个更大的房子,有的人或许就只求个心安。但我清楚,如果咱们想通过理财让财务状况变得更好,都有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拥有更棒的生活和未来。财务状况呢,就好比咱们上学时候的学习成绩。一个阶段的学习成绩能反映出咱们那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咱们的财务状况也完完全全展现了咱们那段时间的生活状态。

一方面,它代表了你的能力,就好比你各科能力都不错,就能拿高分;另一方面,它代表了你的竞争力,要是你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也能拿高分。能力和竞争力最大的差别在于:能力的着眼点是个人,也就是你自己;而竞争力的着眼点是关系,就是你跟对手去比较。财务状况就相当于给你这两方面的能力综合打个分。要是这个分数现在不咋样,就表明你的生活状态也不咋地,甚至能直接看出来,在职场上,你的业务能力比较低。咱们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离开校园以后,咱们判断一个人的生活有没有变好、有没有进步,就看他的收入水平有没有变化。
因为,收入水平是业务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说白了,业务水平一直提高,收入水平也就跟着涨;业务水平下降,收入水平也就跟着降。所以你发现没?解决财务问题的关键是你真正掌握一项本领,或者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用大白话讲,就是让自己的业务水平持续上升,来谋求财务状况的好转,从而让生活有变化。

2)理财的理,不只是“打理”
咱们常常听到有钱人说:“钱啊,对我来说,就是个数字。”听到这话咱们的第一反应是,哎呀,他们好像在显摆有钱。我跟你说,他们可不是显摆,反倒是说出了事实,还给咱们指了条路。“钱就是个数字”,从现在开始,你也试着好好琢磨琢磨这句话。别先下判断,也别先有预设,看看这句话到底想说啥。
不管你手里有多少钱,打开你的微信或者支付宝,瞅瞅那个余额,那是啥?没错,就是个数字。然后你就开始变得客观、明智了,最后你就懂了:钱就是数字。这里面藏着的意思就是:你越懂数字,你就越有钱。你老是说钱、钱、钱,可你对钱没啥感觉,也没啥概念。直到钱被量化出来,才能被感觉到。
所以,理财的理,不只是打理、整理和管理的意思,还有特别重要的一层意思:理性。不管财富有多少,最后咱们要看的是理财的结果,这个结果也得通过数字来体现。所有的结果,都是理性的。靠着数字,咱们才能衡量结果。因为理性,所以有钱。
所以,富人想跟你说的其实是:一直保持清醒理智,提高对数字的敏感度,建立数字化的思维。所以说白了,要是你不开始动用你的理性大脑,用理性的思维,你就没法弄明白这些理智的结果,也就没法真正把财富抓在手里。但问题是,过去的 10 年,甚至 20 年,不管是赚钱、用钱,还是存钱,咱们差不多都用一样的办法、差不多的行动来对待钱,咱们一直在原来的模式里打转,所以得到的还是老样子的结果。要是想改变结果,挺简单,改变你的行为。要是想改变行为,更简单,改变你的想法。再跟你说一遍,关于财富的想法,就是理性的想法,就是数字化的想法。

3)牺牲小满足,换来大满足
啥是缺乏理性的表现呢?依我看,大多数人花钱,都是在发泄情绪。那为啥情绪能这么放纵,能这么毫无顾忌地发泄出来呢?
根本原因就是,原生家庭没教过你咋管理情绪。但这样最后会让你变成穷人。一件平常的事儿,一句简单的话,就能把你的情绪搅乱。然后你在坏情绪里就开始乱花钱,买一堆没用的东西,等清醒过来,发现自己买了一堆没用的东西之后,又后悔得不行,觉得自己没用,坏情绪又冒出来了,接着乱花钱。每次这些特定的事儿和话一出现,你就像巴甫洛夫的狗见着刺激流口水似的,有了坏情绪。接着就造成坏情绪的复合效应,让坏情绪更糟,钱花得更多。等到你的钱都因为你的情绪花光了,没地方发泄的你,就会找个花钱最少的情绪出口,轻轻松松变成一个“网络喷子”。但这恶性循环到这时候还没完呢。
你可能没注意到,要是你变成喷子,这就是在用你现在的情绪,接着影响别人对你的看法,把别人对你的信任透支了,让别人对你的好感降低了,这些可都是你“未来的钱”。简单说,要是你习惯用情绪对付所有事儿,你就会把过去的钱花掉,让现在的自己没钱,还提前把未来的钱花了。过去、现在、未来都没钱,那就是实实在在、完完全全的穷人啊。你可能原来觉得,是你那些不停地买买买的习惯,让你存不住钱。但说到底,是你一直在为你的情绪花钱。于是情绪就成了你往前走路上最高的一项开销。得注意的是,这儿说的情绪,不光是消极情绪,还有积极情绪,起码是看起来好像积极、正面的情绪。

比如说,“双 11”的时候,商家打折促销,你一看高兴得不得了,冲动消费,买了一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这里头从头到尾,并没有啥所谓的消极情绪,可又是一个为情绪花钱的例子。再比如说,我有的同事,喜欢每年都换一台新电脑,价格基本上都上万。我就搞不懂了,原来的电脑明明好好的,为啥要换呀?难道换一台电脑,课就能讲得更好啦?因为好奇,我找了一位熟悉的同事问:“过去 10 年,你买了 10 台电脑,这是为啥呀?”她跟我说的理由简单得出乎意料:“用新电脑高兴呗!”你瞧,这又是特别典型的为情绪花钱的例子,就跟有人习惯每年都换一部手机似的。不过你有没有琢磨过呢,你真的那么需要一部新手机吗?
对于手机、电脑等设备,我给自己设定的规则是:不坏不换。比如,2014年年底,我换了iPhone 6,一直用到坏,2017年年底,换了iPhone X,这部手机我一直用到今天。又比如,最近我买了新的手提电脑,是因为我原来用了5年的电脑彻底报废了,几千块的电脑用了5年,我也心安理得地让它“退休”了。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要节衣缩食,我全然具备充裕的资金,足以支持我每年更换一部手机或电脑,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我意愿如此,即便每日更换亦无不可。然而,我想要表达的是,理财的实质在于拓展自身的选择权。而财务自由的实质,则在于达成选择的自由化。倘若我握有选择权,并且我拥有充足的资本去实现各类选择,那么,为何我要拘囿于原有的一成不变的生活模式呢?难道生活的意义仅在于更换电脑、手机?那么赚取更多钱财的目的究竟何在?是为了更替更为优良的手机、电脑吗?

所以,不管你有钱没钱,事实上,现在你可以开始养成一个“财务自由”的思考习惯:用同样多的钱,我是否可以换一个选项、换一种用法呢?比如,你总是在商家打折的时候忍不住“买买买”,但把这些钱攒下来,年底就能奖励一次出国旅行。又比如,我的那位同事,买电脑花了差不多20万元,要是把钱攒下来,也足以支付一套小公寓的首付了。
注意,我不是让你过度地压抑自己的情绪,有时候满足一下自己的情绪也是必要的,但前提必须是,这是你的主动选择,而不是你毫无察觉地为情绪买了单。作为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成年人,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你总能找到排解情绪和压力的方式,比如,向朋友倾诉、跑步、捏方便面,或者听音乐等,而不是只有“买买买”这一种方式。如此一来,你的情绪趋向平稳,也会省下很多因为情绪而花出去的“冤枉钱”。
毕竟,满足当下的情绪,都是小满足;而满足自己更高的精神追求,才是大满足。你要为你的情绪负责,而不是为你的情绪付费。请记住,管钱,就是管情绪。只要牺牲一点对情绪的放任,多一点理智,就能换来财务上更高的自由。

相关文章:
闻砚辞的小说人面桃花长相忆:无删减全文闻砚辞阮雾梨全文阅读04-16
阮雾梨闻砚辞:完结篇阮雾梨闻砚辞小说_阮雾梨闻砚辞:完结篇完结版阅读04-16
东胜公司素能提升小课堂发挥大作用04-16
看,荆楚足球少年正撒欢04-16
最新章节人面桃花长相忆新鲜出炉(阮雾梨闻砚辞)_人面桃花长相忆新鲜出炉阮雾梨闻砚辞最新章节04-16
阮雾梨闻砚辞完结版在线阅读_阮雾梨闻砚辞免费阅读全文最新章节列表_阮雾梨闻砚辞全集免费阅读_阮雾梨闻砚辞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