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合力整治“信用买卖”乱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1:30:00    

近日,有媒体记者调查发现,网上存在不少为企业办理信用资质等级证书的评价机构,有机构声称,“只需提供企业营业执照,无行政处罚记录,就能办AAA级信用证书”“一到两个工作日就能办好”,而实际上,这些证书均为“山寨证书”。此事引发网民对于当前企业信用评价市场的担忧。

企业信用资质等级证书是证明企业诚信度的“金字招牌”,直观展示企业的信用水平。在当前信用经济时代,其已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刚需”工具。然而,有的机构却对其动起了歪心思,表示只要花钱就能办理不同领域、不同性质、不同等级的信用证书,甚至自建证书查询网站,提供造假“一条龙”服务。这不仅破坏了诚信环境,而且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应该看到,一些机构敢于铤而走险售卖信用资质等级证书,正是基于信用评价市场的旺盛需求。在明知自身难以达标的前提下,为快速获取市场认可、减少成本,部分企业便通过购买假证书来为自己“镀金”,而这也正中一些机构渴望牟取暴利的下怀,一条畸形的“灰色产业链”就此应运而生。因此,必须出铁拳、亮利剑,坚决将其清出市场。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明确要求规范信用服务机构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为,同时,要求推动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行业信用信息系统深度联通、数据共享。可以说,有关要求剑指“信用买卖”这一痛点,并提供了解决思路——通过进一步加强信息互通,让“假证书”通过查询就可轻易识破,使其无“用武”之地。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治理“信用买卖”乱象,还需要多方发力。执法与司法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打击制造和买卖虚假信用评价证书的违法行为。网站平台要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及时对平台中涉嫌违规的商家予以限流、封号等措施。企业也要进一步树立诚信意识,摒弃“走捷径”的侥幸心理。如此,方能遏制“信用买卖”的蔓延之势,促进市场经济、信用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原标题:《法治日报:合力整治“信用买卖”乱象》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施薇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法治日报

相关文章:

英国高端品牌五赴消博会!中国缘何成为全球“吸金磁石”?04-17

临湘市“创新有梦·创业有‘贷’——双创政策服务面对面”创客沙龙活动圆满结束04-17

70城最新房价公布 24城新房价格环比上涨04-17

现货黄金年内涨约26% 国内金饰价格进入千元时代04-17

“只要生产出好产品,总会有客户”04-17

伊朗外长会见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讨论合作及美伊谈判等问题04-17

山海关区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提升行动04-16

河北:“数字供应链”串起特色产业“共赢链”04-16